想要養品牌,但卻沒錢可以用,
或是沒權做廣宣,
有心卻變無步囉!
文/foryou活意行銷企管顧問 www.foryou.tw
《有品牌但沒預算》——自我診斷問卷
- 你每天喊沒錢,那請問你有沒有列出「不用錢也能做」的品牌推廣清單?
- 每次推出新品,只會發限動、祈禱被轉發?你是賣品牌還是賣運氣?
- 沒錢做廣告,那請問你文章、貼文、影片的轉發率夠撐嗎?還是只能自己按讚?
- 不花錢找KOL,那你有花時間經營鐵粉,讓他們變你的品牌傳教士嗎?
- 說沒預算聯名合作,那你主動談過幾次異業合作?還是只敢默默觀望?
- 你品牌的資源有換過其他資源嗎?還是只能用「我沒錢」把自己封死?
- 你有做過「品牌小商模」嗎?像預購、募資、快閃體驗…還是只會上架賣貨?
- 社群經營了,累積了什麼?一群路人粉,還是一群能轉單的忠實顧客?
- 沒錢請人,那你有建立品牌SOP、教戰守則,讓人能快速上手嗎?還是永遠靠你單打獨鬥?
- 預算用完了,那你品牌會自己生錢嗎?有沒有靠品牌力開發其他收入線?
別再說你缺錢,你只是缺「錢以外的招」。
有錢,品牌是直升機;沒錢,品牌是滑翔翼——照樣飛,只是更需要技術。
別當資源乞丐,要當策略玩家。
讓品牌自己賺預算,是你該學會的第一堂「真功課」。
⏹︎ 別讓品牌成為被餓死的夢想
很多創業者一邊喊要做品牌,一邊嘆沒錢做行銷。
品牌名想好了、LOGO設好了、包裝也很文青,但到了行銷這一關,只剩兩種資源——熱情跟祈禱。
我在輔導初創品牌時最常聽到一句話就是:「我不是不想推品牌,是我沒預算。」
但我要說殘酷一點的實話:
品牌不是燒錢的代名詞,而是資源轉化的實驗場。
沒預算,可以用人脈;沒廣告費,可以用內容;沒通路,可以靠共創。
你缺的從來不是錢,而是品牌的戰術思維。
這篇「PASTALAB」的故事,就是一個品牌努力到快燒乾,卻始終沒有辦法起飛的寫照。
你不是不努力,而是努力方向錯了。
現在,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品牌,如何像一隻紙風車——只要沒風,就完全轉不動。
⏹︎ 品牌故事|品牌像隻紙風車,風一停就轉不動
這個品牌叫做 「PASTALAB 實驗麵場」,是一家強調「新義式X本地食材」的手作麵品牌,主打自製寬扁麵、當日醬汁現拌,曾經在市集引起小小話題,也有一批喜歡他們清爽又有台灣味的回頭客。
品牌LOGO是玻璃燒瓶裝義大利麵,包裝也很有質感,連品牌口號都寫得詩情畫意:「料理的溫度,是生活的黏著劑。」
關鍵是——只有老闆自己懂這些浪漫。
因為沒預算做行銷,沒預算進百貨快閃,連社群廣告都只能小額點投、投一天休三天。每次推出新品,只能靠「限動」、「朋友分享」或「祈禱有媒體來採訪」。
就像有次有網紅主動分享他們家的醬麵,瞬間網站大爆單,老闆一邊高興一邊哀嘆:「這種奇蹟能天天有就好了。」
但問題就在這——品牌不能靠奇蹟維生。
⏹︎ 經營者的內心獨白|我不是不努力,是我真的沒子彈
老闆阿宸,是個熱血文青轉型創業者。他自己煮麵、自己拍照、自己剪影片、自己包貨、還自己接訂單。他一開始以為:「只要品牌做好,總有一天會被看見。」
但兩年過去,他發現:
「原來被看見這件事,要花錢。」
「不花錢,就算你再有溫度、再有理念,也只是一碗冷掉的麵,沒人端出去。」
他也曾去參加創業加速器課程,聽到老師說:「品牌是投資,前期要燒錢。」
他苦笑說:「那我要燒哪裡?現在連火柴都快沒了。」
他不是不想下廣告,不是不想做KOL,不是不想導入CRM,但他連請人拍一支商品影片都嫌貴,連試吃活動都得跟朋友借廚房。
他說:「我不是沒品牌,是品牌養不起我。」
⏹︎ foryou顧問輔導觀點|沒預算,不代表沒戰法;有品牌,不代表能閃亮
在輔導初創品牌時,我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:「我不是不想做品牌,是我沒錢做品牌。」
但我會反問一句:「你是沒預算,還是你只知道昂貴的做法?」
很多人把「做品牌=砸大錢」畫上等號,但其實品牌也有 「窮人版打法」、「效率型玩法」,只是你不知道。
PASTALAB 的問題不是沒品牌,而是沒策略。品牌像一個引擎,沒油就不動,但你不能老是靠推的。你得想辦法:
- 用資源換資源
- 用內容換關注
- 用聯名換曝光
- 用社群放大品牌內涵
只要你品牌真的有價值、有態度、有方向,就不該坐等「哪天有錢再做」,而是要想辦法 「沒錢也能做」。
⏹︎ 三個重點建議|沒錢,不代表沒牌可打
1. 先做「養得起的品牌」,不要空想一個「等有錢再做的夢」
品牌不是一口吃成胖子,而是養成式經營。你應該設計一份「五千元也能啟動的品牌行動表」,從能執行、能落地的小成本策略開始:
- 社群共創內容
- 商品故事圖文包
- 現場小體驗+顧客分享機制
千萬別放著品牌等錢來,要讓品牌自己先動起來!
2. 用合作取代預算,用對外資源疊內部品牌
你沒預算,但別人有。你有品牌故事,別人有流量、通路、活動、社群、關係。
- 找料理社群辦「素人食譜徵件」
- 和地方旅宿合作推出「山中食麵盒」
- 跟設計品牌聯名包裝,拆帳但雙方曝光
品牌的第一筆行銷資本,是你的腦與嘴,而不是口袋。
3. 設計「品牌自己賺預算」的機制,而非苦撐營收
與其等錢,不如讓品牌自己產錢。
- 推「會員預購制」:先收訂金、後出貨
- 開「品牌小班課」:用品牌背後的know-how做內容變現
- 發「品牌周邊」:讓鐵粉付錢幫你做宣傳
品牌不是支出,是資產;預算不是硬撐,是設計出來的。
⏹︎ 結語|你缺的不是錢,是低預算的品牌操作力
很多人以為品牌只有「等有錢再說」,但真正會玩的人,知道品牌可以從「沒錢開始動」、「用人脈兌現價值」、「用創意省下行銷費」。
你不是沒子彈,而是沒找到不用子彈也能傷敵的打法。
讓品牌活著,不是靠一筆大預算,而是靠一連串小聰明。
如果你也正卡在「品牌有了、夢想有了,就是沒資源」的階段,我建議你動手設計一份:
《0到5萬品牌行動清單》
✅ 三件不用錢也能做的曝光行動
✅ 三個可以兌換資源的品牌價值
✅ 三種讓顧客主動幫你傳播的設計機制
品牌不是財力比拚,而是創意比拚。
記住:不是你沒錢,是你還沒學會如何讓品牌自己養活自己。
《社群邀請》
這是以企業經營管理為主題的社群,每週會不定時分享相關的資訊、政府資源以及公開班課程,若有興趣,歡迎加入!加入『企業/品牌/商模經營分享』社群!請點選以下連結:https://line.me/ti/g2/-BxSnykJq97Sxw_oP-3hHBDbqfrnr4eM4Fk2EA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
留言
張貼留言